“以心相交,成其久远”。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援外医疗是“白衣天使”爱心和责任心的跨国界挥洒,也是医疗体系“硬实力”的跨国界展示母婴。近年来,广东医疗机构和援外医护通过长时间、多批次、多形式的医疗援外,形成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不可忽视的广东医疗力量。
为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展现广东医疗援外丰硕成果,南方都市报健康联盟即日起推出“‘一带一路’上的广东医疗力量”专题,讲述广东医院、广东医护的援外故事,致敬“一带一路”上的广东医疗力量。
遇到危重孕产妇和脆弱的新生儿,产房就像不见硝烟的“战场”,时时考验着产科、儿科医生的专业技能与应变能力。在非洲赤道几内亚,广医三院的产科、儿科援外医生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中与死神“抢人”,救回大量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把广州老牌“生仔医院”的专业与爱心带到了非洲。
广医三院产科医生王伟伟于2022年7月加入第32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来到马拉博地区总医院贝搏体育。产科医生常说,产房像“战场”,随时都要准备“战斗”,但跟在国内不同,这里的硬件条件、人文地理为产科医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赤道几内亚妇女多孕、多产的情况多见,由于产检、化验的条件有限,很多孕妇入院后才被发现患有糖尿病、子痫前期、前置胎盘等,发现时病情往往都比较严重;由于医院只有一台黑白B超机,没有彩超,很多时候诊断难以明确,一些宫外孕、前置胎盘的患者因为出血多才能做出诊断,因此,产房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各种各样复杂的急诊和惊心动魄。
王伟伟刚来到医院的第二天,就碰到一例由于多发性子宫肌瘤需要切除子宫的患者,这是一台高难度手术,但当时,手术室里只有两把手术钳和一把剪不断缝线的剪刀,能在手术台上配合主刀医生的只有一个人,而在国内,类似手术至少会有4至5个医护人员上台,“也是在那次手术中,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当地医院条件对诊疗工作的掣肘”。
将近两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病人平安无恙,当地医生也冲着她竖起了大拇指:“Doctora China,Muy Bien(中国医生,太棒了)!”
还有一回,一个第7次生产的产妇突发产后大出血,初步处理未能控制病情,需要立即手术,但医院唯一可以做全麻手术的手术间正在使用。当时,虚弱的产妇看着王伟伟祈求“quiero vivir(我想活着)”。
怎么办?王伟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为产妇进行腰部麻醉,并马上进行手术。最终,她为产妇成功进行了次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救回了她。
“当我看到因为麻醉还没完全清醒的产妇用微弱的力气冲我挤出笑容时,我不禁感概:生命至上,爱无国界。你若性命相托,我便全力以赴!”王伟伟在日记里写到。
儿科医生谭岱峰已年过50贝搏体育,她仍报名参加了广东省第32批(广州)援赤道几内亚中国医疗队,从2022年7月到2023年12月,她在赤道几内亚巴塔总医院进行了一年半的医疗援助工作。
谭岱峰是这支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虽然已经年过五旬,但谭岱峰医生在援外工作中并不“认老”,有关新生儿救治的工作,她总是冲在前面,第一时间响应,“那么小小的生命,一定要有个好好的开始”。
一次,为了救治一名新生儿,谭岱峰用手捏气囊,人工为宝宝连续通气两小时,成功救回了宝宝的生命。
支援一年半期间,谭岱峰累计成功抢救危重新生儿约300人次。她还运用在广医三院新生儿科练出的救治技术,多次抢救窒息新生儿,减少了他们因重度窒息而引发的脑瘫等不良结局。
除了诊疗工作,谭岱峰时时都在善待非洲的孩子。见到贫困买不起药品的患儿,谭岱峰尽力为他们申请一定的免费药品,对于营养不良的患儿,她尽力提供免费食物。
在驻地休息时,谭岱峰时常和邻居的小朋友们玩在一起,还自制教具、自编教材,教小朋友学中文。
其中一户邻居家的姐弟俩非常喜欢谭岱峰医生,一见她就要飞奔过来抱住她,对她讲述自己最近又学会了什么,可爱的孩子们还将自己画下的圣母玛利亚画像送给他们的谭阿姨。
儿科医生朱剑东喜欢孩子、热爱新生命,也因此选择做一名儿科医生贝搏体育,2016年9月贝搏体育,他申请成为广州市志愿者赴塞舌尔服务队的一员,在维多利亚医院儿科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援塞服务。在塞舌尔,他救治了各种疾病的小患者,累计达到了1400多名。
塞舌尔地处热带,降雨较多,气候炎热潮湿,急性胃肠炎、皮肤感染属于当地多发病,朱剑东经常会接诊这类病人,其中还不乏一两个月的小婴儿。
作为岛国,塞舌尔有各种美丽的沙滩供人们游玩,也因此容易出现溺水事故,朱剑东曾经与当地医生携手成功抢救溺水的孩子,家属为此写来感谢信。
有一次,面对一位胎粪吸入的婴儿,当地医生都没能气管插管成功,朱剑东发挥所长,一次性完成气管插管,受到当地同行的认可,自那以后,他便被委以重任,处理儿科的重症病人。
在塞舌尔,急诊剖宫产几乎每天都有,一次,朱剑东遇到一个胎盘早剥的产妇,婴儿娩出后就没有呼吸,全身瘫软,心跳基本触不到,他临危不乱,熟练操作插管、气囊给氧,指导助手胸外按压,一气呵成,婴儿很快就抢救回来,一旁的本地医生连连惊叹,手术室门外的婴儿父亲也连连道谢。
在塞舌尔,朱剑东与很多小患友结下友情,有一位坐轮椅的小女孩让他也备受感动。女孩6岁时发病,确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0岁时双下肢、右手都已不能动,日常活动要靠轮椅,但小女孩总是微笑着,就诊时也是,“在看病的二十多分钟里她总是笑着的母婴,问她的梦想,她说‘I want to be a doctor!’见到我这个中国医生她表现得很兴奋,她告诉我在学校里她有哪些好朋友,看完病要走了,她不停的摇动右手仅能动的5个手指,看着让人心疼。还好她父母都很疼爱她,一直没放弃过。”
“自从Aurora医生(王伟伟的西语名字)来了之后,这里的产妇好开心,因为她们剖宫产的刀口变漂亮啦!”马拉博医院的实习生MOTTO有一半的中国血统,他亲眼见到王伟伟教一名当地医生做手术、缝合,那个医生“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他一直说,从来没有人像中国医生这样耐心的教他做手术,而且缝合的皮肤非常的漂亮!”
赤道几内亚的第一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王伟伟刚到时,经常要请MOTTO给她做西语翻译,到后来,王伟伟的西语进步明显,不仅日常交流够用了,还和普外科同事一起编写了西语版的腹腔镜培训书籍,在马拉博地区医院办起了腹腔镜模拟培训班,用西语授课,连医院业务院长也会抽空去学习和练习。
骨科医生尹德龙于2017年参与了广东省“送医上岛”项目,在太平洋岛国斐济进行医疗援助,对他来说,短短3个月能做的事有限,他花了很多时间在指导和培训上。
先是规范化操作的各种指导。他所去的NAVUA医院医生少,包括院长在内一共只有四名医生负责门诊及病房,外科伤口处理方面也有不少不规范的地方,比如消毒、无菌操作、石膏应用不规范。
对于外伤中常见的肌腱断裂,当地医护认为只需要把皮肤缝合就好了,尹德龙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观念后,当地医护却又不会缝合肌腱,于是他便边操作边教学。
结合观察到的各种问题,尹德龙先后组织了四次大讲座,为当地医护人员讲解他们可能碰到的常见问题和规范处理方法,参加人员也逐渐增多。到返国前的最后一次讲座,前来参与的人数达到最多的36人,基本全员参与,下夜班的医护人员也赶来听课。
在马拉博地区总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时,王伟伟发现,此前医疗队捐赠的腹腔镜器械只有单极电凝钳,对于妇科的一些手术止血效果不理想,为此,她联系到医院大后方,当时的广州妇产科研究所所长陈敦金教授当即表示,可以向医院申请相关器械,解决这一难题。随后,医务科迅速组建了一个“援非设备帮扶群”,进行相关器械、物品的购置,不仅捐赠了数万元的手术器械,还送来了消毒液、手术敷料等。
在赤道几内亚支援期间,谭岱峰协助巴塔总医院成立了NICU,但与国内相比,其医疗资源仍然匮乏,救治工作开展并不顺畅。为此,谭岱峰向广医三院新生儿科请求支援,科里及时寄去了微量血糖仪和新生儿专用血压测量袖带,让巴塔总医院NICU得以开展血压、血糖的常规监测。
在普通儿科门诊期间,谭岱峰发现,当地喘息患儿较多,但长期以来医院没有气道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她干脆自掏腰包,自费从国内网购压缩式电子雾化机邮寄过来使用,开展雾化治疗后,原来不规范的全身药物应用得到调整,治疗副作用减少了。
广医三院儿科医生谭岱峰从国内网购了压缩式电子雾化机邮寄至赤道几内亚的医院,并教患儿家属使用。
“在非洲多年的医疗支援都有赖于强大的祖国做后盾,非洲人民真诚的感谢,让我不断体会到什么是大国情怀、大国胸襟”,谭岱峰说。